今晚上演 亨利·普赛尔三幕歌剧《狄朵与埃涅阿斯

即将以半舞台版的形式献演东艺。著名加泰罗尼亚合唱指挥家英豪执棒,匈牙利舞蹈家Evelyn Szakács编舞,携手上海巴洛克独唱古乐团与上海百格室内合唱团,以17世纪古乐器及其复制品的现场演奏,再现古罗马史诗故事,复刻独具一格的英式巴洛克。

歌剧《狄朵与埃涅阿斯》是英国作曲家亨利·普赛尔(Henry Purcell)1688年为切尔西的一所女校创作,用英语写成的三幕悲剧,于1689年首演。剧本由Nahum Tate(1652-1715)改编自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维吉尔(Virgil)的史诗《埃涅埃德(Aeneid)》,讲述特洛伊被希腊木马屠城,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逃离后,途经迦太基(今天的突尼斯),和迦太基的女王狄朵相爱。当地的女巫设计陷害狄朵,不让特洛伊和迦太基因联姻而结盟。在狄朵和埃涅阿斯狩猎时,女巫制造暴风雨,女巫化为天神使者告知天神宙斯要埃涅阿斯率船队前往意大利建立特洛伊复兴根据地。埃涅阿斯离去前见狄朵,狄朵非常失望,埃涅阿斯表白愿放弃前去意大利,但狄朵心意已死,拒绝了埃涅阿斯,自杀而亡。

歌剧剧情选取了史诗《埃涅埃德》中埃涅阿斯逃离特洛伊来到迦太基,与女王狄朵相爱,但最终离开前往意大利的这段故事。与歌剧剧本不同的是,史诗中的埃涅阿斯是听从神的旨意而非被女巫诱骗离开迦太基,女巫是歌剧才有的角色;狄朵则性情刚烈,而非歌剧里那样柔弱。

本场音乐会不仅展现歌剧中声乐、器乐等丰富多彩的表演艺术,而且将使用众多17世纪古乐器或其复制品演奏,如带羊肠弦的小提琴、巴洛克小号、羽管键琴、风琴等。这些古乐器将近距离地展示在观众面前,追求重现原汁原味的英式巴洛克音乐风格。

出生于西班牙音乐世家,祖父是制琴师,父母皆为资深合唱歌手。三岁即参加儿童合唱团,除获化学博士学位和EMBA之外,他还毕业于巴塞罗那的Liceo音乐学院,主修和声、钢琴和声乐。师从F. Krauss,E. Tarres和A.M. Simon学习声乐,并师从M. Cabero学习指挥。

英豪拥有五十多年的合唱经验,掌握多国语言,在西班牙和中国与多个业余和半专业合唱团合作,多次担纲领唱(海顿《创世纪》、福莱《安魂曲》、瓦格纳《罗恩格林》等),并在数个合唱团任指挥,如指挥西班牙Quadrivium合唱团。他曾两次入选世界青年合唱团,曾担任2013年印度尼西亚国际合唱比赛评委。曾与多位享有盛誉的指挥家合作。英豪于2008年移居中国上海,曾受邀担任国际合唱比赛的评委并在西班牙和中国的多个合唱团任指挥和助理指挥,如上海巴洛克独唱古乐团、上海百格室内合唱团。现任上海国际联盟合唱团的主席和指挥。

匈牙利舞蹈家和舞蹈编导。曾接受艺术体操、芭蕾舞训练,后学习现代舞,毕业于匈牙利舞蹈学院。作品包括《猫》《万世巨星》《约瑟夫的神奇彩衣》《灰姑娘》和《海蒂》音乐剧。

在上海,她曾为多个展览、活动和品牌编舞,从SU Reflection、新天地巡游,到阿尔法·罗密欧、麦卡伦、萧邦、希思黎等等。

目前,她作为自由舞蹈家为成人和儿童提供指导,主持舞蹈讲习班,与Anneliese Charek的SLATE青石板现代舞团合作演出,并与舞蹈家、摄影师、音乐家和各种艺术家进行不同的艺术合作。

旅德女中音。曾签约德国图灵根歌剧中心作为歌剧独员,在多部歌剧中担任重要角色。2021年5月获得瑞士巴塞尔国际声乐比赛专业组二等奖。2021年9月获得安东·鲁宾斯坦国际声乐比赛歌剧专业组第一名。现受聘于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男中音。作为一个独奏家与独唱家,Tim曾出演过许多英国以及国际上的演奏团体和合唱团,他广泛的曲目包括大多数经典的合唱作品、清唱剧和康塔塔。Tim从2012年开始在上海工作,担任声乐教师和大提琴老师。

留德女高音歌唱家,现任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声乐专业教师,硕士生导师。先后师从于王丽琴教授、Thomas Dewald教授。

女高音,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表演硕士研究生,上海百格室内合唱团女高音声部。

次女高音,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歌剧表演硕士,师从女中音歌唱家Michaela Schuster。曾在德国汉堡、基尔、吕贝克等歌剧院演出。曾在汉堡青年音乐学校任职,现任同济大学外聘声乐老师。

抒情女高音,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上海国际联盟合唱团、上海百格室内合唱团女高音。

次女高音,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艺术硕士,上海百格室内合唱团女中音。

来自美国芝加哥,辅修音乐和声乐。20多年来,他把上海当作第二故乡。他很感恩能与亲朋好友分享不同的演出经历,并期待未来有更多与百格的同台演出机会。

Chloe今年12岁,就读于德威浦东国际学校。爱好音乐,尤其是唱歌和演奏中提琴。

上海巴洛克独唱古乐团最初成立时仅由声乐演员组成,创始成员有王伊达、谢莉、英豪(Jordi)、李厚瑜、Jimmy Luo,于2013年3月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办了首场音乐会,演唱了包括巴赫经文歌在内的一些巴洛克作品片段。乐团成员也参与了2013年9月、2014年12月、2015年6月与2016年6月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办的巴洛克合唱作品的演出。在此之后,乐团成员逐渐增加,并且扩展了演奏家的成员,包括巴洛克乐器演奏家,如采用羊肠弦的提琴、巴洛克制式的管乐、可移动的管风琴等。

SBS一直沿用传统表演形式(HIP),通过不同文化背景的专业独唱演员和演奏家的精湛演绎,为中国观众带来巴洛克和早期音乐。SBS的目标之一是为生活和工作在中国的专业音乐家提供古乐器学习和演奏的机会。这样,不仅使上海的观众可以尽情享受他们的表演,并且创造一个音乐家网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艺术家将成为国内首批早期音乐的演奏者和教授者。

上海百格室内合唱团成立于2005年,汇集沪上热爱合唱的青年朋友,心怀对合唱的无限热爱,坚守对艺术的无尽追求。团员们有着良好的合唱技能,受过多年的专业合唱训练。在百格,团员们不仅能够快乐歌唱、共享音乐,也能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合唱知识培训,百格已逐步成为一个推广合唱音乐文化的平台。

百格擅长演唱不同时期、多种风格的中外作品。从古典到流行、从中华民族到世界各地,用歌声诠释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音乐,以百变的风格、精致的演绎成为沪上合唱团中一支别具特色、充满朝气的室内合唱团体。百格大胆尝试多种曲目风格,相继在上海、云南、内蒙古、台湾、法国、韩国等地进行合唱专场音乐会,开启了“CLAP!”、“华韵·新风”、“合唱地图”等系列音乐会品牌,与国际节日合唱团(IFC)、SVIC、梧桐合唱团、上海交响乐团等中外艺术团体有过愉快的合作,并首演了林华、徐坚强、陈勇、张康明、Luca Uggias、赵红柔等多位作曲家的多部作品。2010年4月,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主题影片《和谐中国》录制了主题音乐。2015年百格合唱团进行重组,融入更多国际化元素,成立百格室内合唱团。2015年7月,百格室内合唱团作为唯一一支中国合唱团队受邀参加法国第二十届普罗旺斯合唱音乐节。同年11月,百格室内合唱团特邀匈牙利著名合唱指挥Rozgonyi Eva教授,在上海音乐厅成功举办了十周年纪念音乐会。近年来,百格依然在合唱届继续寻梦追梦,2016年举办维瓦尔第的《Glory》、极致体验《布兰诗歌》,2018年举办《华韵新风4》,以及2019年《和平礼赞》巴赫b小调合唱与管弦乐作品,2021年4月应邀参加东方市民音乐会、11月尽享感恩之夜等等。观众寄语“百变风格带来百变感受,百变天籁激发百变感动!”

今天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的这部音乐作品,是歌剧界,尤其是巴洛克音乐中的珍品,被学者们誉为诞生于蒙特威尔第与莫扎特时代之间最伟大的歌剧之一。

首先,这是英国音乐文献中第一部被保存下来的全唱歌剧,因为当时的大多数歌剧都是口语朗诵和音乐交替,尽管莎士比亚戏剧对其文本处理的影响十分明显。

其次,这是普赛尔的第一部歌剧,写于他还未满30岁的时候,在他的一生中只演出过一次:1689年春天,由“年轻的绅士们”献演于切尔西(伦敦泰晤士河西侧)约西亚斯·普里斯特寄宿学校。由于是面向相对年轻的观众(以及他们的富裕家庭),剧情只有一个小时,并使用了许多戏剧性人物和非常快速的音乐、节奏和情感变化来保持观众的注意力。

第三,合唱团对这部剧非常重要,普赛尔也将其处理得非常多样。事实上,我们有四个不同的合唱团推动剧目情节发展:

1. 宫廷合唱团:他们为狄朵(迦太基女王)伴唱,主要由贝琳达(狄朵的妹妹)领唱,放大她的情绪;

2. 女巫合唱团:为首领女巫的意图提供助力——女巫的阴谋是摧毁狄朵女王和她的王国;

3. 水手合唱团:以他们的水手长为首领,他们计划在今晚与他们的“仙女”共度良宵,然后再按照命令起航离开迦太基;

4. 丘比特合唱团:他们只在最后一首歌中出现,用玫瑰花哀悼狄朵的遗体,并保管她的身体和灵魂。

音乐的手稿已经遗失,只保留了首演的剧本(只有单词和动作)和演出50多年后为演唱的文本所做的音乐转录。在普赛尔去世45年后,原剧本中提到的许多舞蹈的音乐也已丢失。在今晚的演出中,我们用普赛尔在其他音乐作品中写的7首曲子来填补这些空白,以便更完整地展示原版歌剧的形象,以及普赛尔音乐的丰富性。

巴洛克小提琴是以巴洛克音乐时期的形制制作小提琴,包括自巴洛克时期以来未经修改但是幸存下来的原始乐器,以及后来适应巴洛克风格的乐器和现代复制品。

巴洛克小提琴和现代乐器的区别包括琴颈、指板、琴桥、低音杆和尾板的大小和特性。巴洛克小提琴几乎都是使用羊肠弦,而不是现代乐器上更常见的金属和合成弦,并用巴洛克制式琴弓,而不是现代图尔特弓进行演奏。巴洛克小提琴没有安装下巴托和肩托。

小号是一种古老的乐器,有关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世纪,古埃及人和日耳曼部落的图画。小号的传播可以追溯到巴洛克时期,只是在18世纪早期有所衰落。18世纪中叶,活塞和按键的增加,给管弦乐队作品中经常使用的小号带来了新的生机。活塞小号出现在1827年,所以在巴洛克时期小号没有活塞,所有的音符只能用嘴唇来完成。目前巴洛克小号复制品有3或4个孔,在主管道上,用于微调的一些音符。这是一种很难演奏的乐器,演奏者必须具有很高的技巧。

双簧管是一种具有古老历史和现代气息的木管双簧片乐器,源自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一种木笛的演变。

巴洛克时期双簧管的音调细腻、柔和、鲜明,表现出明显的共鸣特征。由于这种乐器的结构问题,一些高音需要通过收紧嘴唇来演奏。由于缺乏现代乐器所拥有的大部分金属键和机械装置,增加了演奏的难度,但也给演奏者更多的机会来调整每个音符的音高和音色,这是古代演奏所必需的,因为采用不同于现代的律制。

低音管又名“巴松管”,巴松最重要的来源柔声巴松(dulcian)一词源自拉丁文“dulcis”,意思是“甜美”,这是对于柔声巴松音色的形容。巴松管是一种木管乐器;早期巴松管一般指文艺复兴后至1800年的巴洛克时期(古典音乐的早期阶段)。

巴洛克巴松管广泛应用于17、18世纪,从文艺复兴末期到整个巴洛克和古典时期。当时,维瓦尔第、巴赫、莫扎特等作曲家在同一时期创作了相当数量的巴洛克巴松管作品。与现代乐器相比,巴洛克巴松管只有四到五个金属键,使得音调更依赖于每个音符的吹奏和发音。虽然它带来了更多的演奏难度,但也使它更灵活地适应不同的风格和律制。

羽管键琴是中世纪晚期发明的一种古老的键盘乐器,广泛应用于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音乐中,既可作为伴奏,也可作为独奏乐器。它的发声机制与现代钢琴(用毛线锤敲击琴弦)大不相同,因为它是一种用羽毛制成的琴拨,拨动一根或多根琴弦的机制。琴弦在音板上受到张力,音板安装在木箱中,可以放大琴弦的振动。声音的强度与按下键盘键的力度无关(与现代钢琴不同),同时增加更多相同或更高八度的音的琴弦。

18世纪后期,随着古钢琴的发展(19世纪钢琴的使用越来越多),羽管键琴逐渐从音乐舞台上消失。

移动管风琴是小型的,通常只有单排键盘的管风琴。它在10世纪到18世纪之间的宗教和世俗音乐中很常见,在小教堂中,作为室内管风琴,在巴洛克合奏作品中演奏连续低音,尽管它的起源被描述为在古罗马的马戏团中使用。

像所有管风琴一样,声音是通过从键盘上选择的风琴管(像一个单音符的长笛),来驱动空气震动发声。与前面描述的羽管键琴类似,声音的强度与按下键盘键的力度无关,而与同时发声的音管数量有关,同时有两个或更多的管发声时,声音会增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世界杯爆大冷门,中国女足克星0-5惨败,水庆霞劲敌或无缘出线验出最水前锋!曼城弃将现原形,没身体没技术,3场0球0助

iPhone15系列全系售价曝光,iPhone 15 Pro Max上涨至1299美元

MIT华人博士生将ChatGPT搬进Jupyter,自然语言编程一站式搞定

泪目!Vicuna数字孪生再现10年前的自己,跨越10年对话感动无数人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